九龙山矿山生态修复公园鸟瞰图。 去年,武安市大力推进矿山生态修复工程,让废弃矿山换上了绿装。
河北省武安市康东村的康大爷,每天早晨都会到村北的九龙山矿山生态修复公园散步,走在曲径通幽的小道上,听潺潺流水,嗅阵阵花香,看蜂蝶飞舞,品如画美景,心情特别的舒畅。
两年前,九龙山还是一座荒山,到处是废弃的矿场矿渣,千疮百孔,垃圾遍地,杂草丛生,一片破败景象。
武安市委、市政府践行“两山”理念,通过发展全域旅游,加快城市和产业转型升级,实现由“矿产资源型城市”向“文旅融合旅游型城市”的转变。
全域绿化,由“黑”变“绿”打好底色
作为河北省基础原材料和传统重工业基地,过去的武安,最高峰时全市有煤、铁、石灰岩矿上千处,植被遭到严重破坏,矿渣无序排放,道路尘土飞扬……资源粗放型发展的弊端暴露无遗。
观念转变后的武安市委、市政府,决心以生态修复为突破口,以全域旅游为抓手,按照“全省一流、全国领先”的标准,制定旅游发展整体规划,通过党政统筹、规划引领、体制创新、政策保障,将美丽蓝图一步一步变成现实。
走进占地12平方公里的九龙山矿山生态修复公园,放眼望去,蓝天、白云、绿树、红花,还有微波粼粼的湖面,仿佛置身于一幅色彩绚烂的画卷中,十分惬意。
公园负责人指着眼前的绿山介绍说,过去,这座山上散布着205家小煤矿和其他小微企业。2019年,武安市委、市政府通过大力整治,建成了集休闲观光、慢跑骑行、野营拓展等于一体的城郊山地生态公园。
正在湖边游玩的李女士一家三口是附近村的村民,她说每天下午都会带着孩子来玩。
“这里的设施功能完善,换乘站、服务驿站、wifi等一应俱全,是我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!”李女士高兴地说。
与九龙山一样,在武安城西北也有一处废弃的白云岩矿场。去年,通过招商引资,由贵州省遵义市加盛文化旅游有限公司投资5000万元,因地制宜,将这里打造成为河北省首家以抗战为主题的大型红色实景演出基地,吸引了晋冀鲁豫等多地观众前来观看。
“既要金山银山,更要绿水青山,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。没有好的生态环境,生活再富裕,群众的幸福指数也会打折扣。”闻名全国的小康村——武安市淑村镇白沙村党支部书记侯二河深有感触地说。
白沙村以采矿和加工工业起家,村域山体破坏严重,形成大量的生态欠账。近几年,他们转变发展方式,由资源型、粗放型向生态型、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变。首先是投资3.5亿元用于修复环境,又植入观光采摘、研学培训、休闲健身等旅游业态,实现了由采矿村向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的华丽转身。
近年来,武安市全面推进“山水林田湖”综合治理,累计造林52.6万亩,治理废弃矿山3万多亩,形成了“点成绿园、线成绿脉、面成绿网”的全域绿美生态系统。
精准布局,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高质量发展
山区发展旅游业最大的瓶颈在道路。多年来,“进不来,出不去,游不好”是影响武安旅游业发展的一大痼疾。
武安市坚持“以路突破,服务创新”的理念,强势推动公共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,累计投资70亿元,全面优化县域路网。现在,武安已建成由市区直达景区的旅游专线,用时从过去的一个多小时缩短至20分钟;建成总长130公里的白云、盘龙、平安等5条观景大道;“4大隧道”打破阻隔,使西部山区500平方公里山川融为一体,将各个景区串成串,连成片。
路畅景美,经常在山区开出租车的闫师傅对此感触颇深:“以前旅游旺季去山里接送游客,路上堵三四个小时是常事,现在用不了一个小时。游客多了,我们的收入也多了。”
一条条曾经拥堵不堪、尘土四起的道路,现在已经成为了人们竞相打卡的“诗和远方”。
“来了不想走,走了还想来,是一座城市的魅力和竞争力的体现,更是一个地方的潜力和希望所在。”武安市委书记赵洪山说,武安市创新旅游模式,活化旅游资源,延长业态链,优化供给端,让多种沉浸式、体验式新业态覆盖到不同年龄段的游客,越来越多的游客“来了不想走,走了还想来”。
武安市文广旅局局长刘东方介绍说,2019年,武安各景区共接待留宿游客1341万人次。景区周边不少村民因此吃上了“旅游饭”,有2.8万多人通过到景区上班、开设餐馆或“农家乐”、销售农产品等途径,实现了就近就业。
除此以外,武安市委、市政府还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,提出了“共同缔造”的理念,实行景区与村民共谋、共建、共评、共管、共享的模式,将景区附近一些已无人居住的山庄,改造成功能完备、风格迥异的太行风情精品民宿。
武安市王坡民宿保留和呈现了太行石屋民居的特色,让游客推窗见山、拥云入梦,享受闲情逸致的生活。
生活在风景如画的王坡民宿,抬头看山,低头听泉,悠闲自在,舒心惬意。
王坡民宿总经理李涛介绍说,到了旅游旺季,这里每间房每晚收费1000元,就这样还需要提前一周预定。同时,出租房屋和土地的农户每人每年可以增收3000元,到景区和民宿就业的村民每年可再增收两三万元。
昔日的穷山村,如今成了旅游景点,老百姓的生活也逐步奔向了小康。
据了解,武安市乡村旅游和民宿产业直接提供就业岗位3000多个,间接带动就业3万余人,带动旅游综合收入30多亿元。
助推转型,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
“把文旅产业融合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来抓,通过全产业、全要素、全区域协调联动,带动了相关产业快速发展,也有力推动了县域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。”武安市市长强延峰说。
现在,武安的生态环境更美了,营商环境更佳了,转型步伐更快了,越来越多的新兴产业项目纷纷来到武安落地生根。
比亚迪、美国jeep等车企核心供应商利通行公司,在考察多地后决定把新工厂建在武安。利通行公司的到来还带动了一批粤商、港商相继来武安投资置业。
今年,武安市实施了总投资1151亿元的50个重点项目,为加快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。
武安市委、市政府和全市老百姓真正尝到了践行“两山”理念的甜头。
推动县域经济转型,实现高质量发展,让越来越多的“矿老板、钢老板”投身文旅产业,这是武安市转型发展的又一个亮点。
武安市是一座重工业城市,拥有20多家钢铁、焦化企业。
几年前,市委、市政府充分发挥政府资源配置的作用,引导三位“钢老板”脱掉了“黑工装”,换上了“花衣裳”,七步沟、武华山、古武当山等景区在他们的重金打造下脱颖而出,成为全国闻名的旅游景点。
其中,最为典型的就是东山冶金工业公司董事长王更庆。2017年,东山公司整体退出钢铁市场,进军旅游业。
出于对家乡山水文化的热爱,王更庆打造了三个景点:投资18.6亿元,在西部山区打造了古武当山景区;在东部建成4A级景区东山文化博艺园,并免门票向市民开放;在钢厂旧址开发城市文化休闲综合体项目。这些项目使2000多名钢铁工人转移到旅游业。
此外,武安市全面提升钢铁主导产业,加快推进整合重组、退城进园、改造升级“一揽子计划”,2018年以来投资150亿元实施治理工程651项,打造了一大批“园艺化、文艺化、景区化”的花园钢企,在全国提前一年半实现超低排放,实现了厂区变景区。
创新体制,整合区划,增强核心竞争力
武安市旅游开发虽然起步早,但布局分散,发展碎片化。市委、市政府决心打破行政壁垒,彻底突破区划藩篱,实行统一规划,统筹开发。将西部山区4个乡镇的行政职能及市各相关部门的管理职能进行整合,组建了东太行旅游管委会,将西部500平方公里作为一个大景区,建立“管委会+乡镇+公司+景区”的“景政一体、景旅一体”全业态治理模式,全面增强旅游核心竞争力。
管委会对500平方公里内所有旅游资源统一规划保护,进行综合性、系统性治理。在旅游领域开展县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探索与实践,设立市场监管分局、旅游安全保卫大队、旅游巡回法庭等机构,建立“节假日交警常态化保畅保安”机制,从资源保护、秩序规范、安全保障、打击私搭乱建等方面“全面直管、全程监管”。
目前,在武安这片自然造化的神奇热土上,已经拥有“情湖爱岛”京娘湖、“戏曲和知青文化村落”朝阳沟、“天然氧吧”七步沟、“秀美园林”东山文化博艺园等5家国家4A级旅游景区。
依托地方特色文化资源,武安市打造了戏曲小镇、知青文化村、伯延古镇、颐养小镇等一批特色文化乡村游景点。
另外,还先后培育出白沙全国休闲农业与旅游示范点、贺家庄有机蔬菜、上店村长寿采摘等一批特色旅游农产品基地,带动山区群众吃上了“旅游饭”,搭上了旅游致富的快车。(文图|靳雪利)